2014-04-25
格鬥遊戲發展史(補充)一些較冷門的遊戲
真人快打(Mortal Kombat)
Mortal Kombat(1992)(基本人物:7 總人物:10)
Mortal Kombat 2(1993)(基本人物:12 總人物:17)
Mortal Kombat 3(1994)(基本人物:15 總人物:17)
Mortal Kombat 3 Ultimate(1995)(基本人物:22 總人物:25)
Mortal Kombat Trilogy(1996)(基本人物:32 總人物:32)
Mortal Kombat 4(1997)(基本人物:15 總人物:15)
Mortal Kombat Gold(1999)(基本人物:20 總人物:24)
Mortal Kombat: Deadly Alliance(2002)(基本人物:12 總人物:24)
Mortal Kombat: Deception(2004)(基本人物:21 總人物:26)
Mortal Kombat: Armageddon(2006)(基本人物:60 總人物:64)
好 像出了10代以上,在亞洲地區從來沒紅過,但在美國銷售一直不錯。發售之初完全沒人看好。但因為遊戲極度暴力,斷手斷腳斷頭噴血噴內臟,新聞大幅度的報 導。然後它就開始走紅了。我只玩過初代。人物刻意畫得很接近真人,操作手感不好,移動跟跳躍的感覺很怪,與日系格鬥差異很大。整體色調很陰暗,為史上最暴 力的格鬥名作。
2006年的Armageddon,角色高達64人,在今日的2009年依舊穩坐格鬥史人物最多的寶座。
英雄榜(World Heroes)(1992)(基本人物:8 總人物:9)
英雄榜2(World Heroes 2)(1993)(基本人物:14 總人物:15)
英雄榜2加強版(World Heroes 2 Jet)(1994)(基本人物:16 總人物:17)
英雄榜完全版(World Heroes Perfect)(1995)(基本人物:16 總人物:19)
這是本篇介紹作品之中少數幾個做得還可以的遊戲。人物全部都是現實世界名人改編。有聖女貞德,成吉斯汗,德國納粹機器人(手腳會伸長),俄羅斯妖僧(手腳會變大),呂布,孫悟空。
主角是兩名日本忍者,招式跟快打一樣是氣功昇龍旋風腳,抄快打抄的很兇。不過二代之後,招式大改。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風格。
由於早期格鬥系統做的比較陽春,沒有什麼滾,閃躲動作,擋格。故氣功型角色普遍較強。本作刻意作了氣功反彈設計。快被氣功打中的時候再防禦,就可以反彈氣功。很有趣的設計,不過缺點是雙方會一直反彈來反彈去,沒人願意進攻。
本遊戲場地設計會有陷阱,電鋸從後面砍過來,天上有閃電掉下來,很有趣。
豪血寺一族(Power Instinct)(1993)(基本人物:8 總人物:9)
豪血寺一族2(Power Instinct 2)(1994)(基本人物:13 總人物:14)
豪血寺一族外傳(Power Instinct Legends)(基本人物:18 總人物:18)
豪血寺一族3(Power Instinct 3)(1996)(基本人物:11 總人物:13)
豪血寺一族鬥婚(Power Instinct Matrimelee)(2002)(基本人物:16 總人物:16)
非常的冷門,資料幾乎找不到。我也只玩過初代。系統並無新點子。只知道人物設計非常「詭異」。
劇情重心是放在一個老太婆身上,遊戲中可以親人,然後會暫時的恢復年輕。初代一共有三名女角。
全部都是老太婆。真是瘋了!
魔域幽靈(Darkstalkers: The Night Warriors)(1994)(基本人物:10 總人物:12)
魔域幽靈獵人(Night Warriors: Darkstalkers' Revenge)(1995)(基本人物:14 總人物:14)
魔域幽靈救世主(Vampire Savior: The Lord of Vampire)(1997)(基本人物:15 總人物:15)
魔域幽靈獵人2(Vampire Hunter 2)(1997)(基本人物:15 總人物:15)
魔域幽靈救世主2(Vampire Savior 2)(1997)(基本人物:14 總人物:14)
賣 點是角色全部都是幻想中的妖怪,吸血鬼,狼人,木乃伊,殭屍,科學怪人,雪人。系統方面,本作是首次加入組合技的遊戲,可以直接用一般拳腳連段。此項設計 之後也在快打Zero系列出現。SNK也抄過去,餓狼三之後所有的餓狼,龍虎拳外傳,月華劍士1,2全部都有這項設計。遊戲方面沒有想出有趣的點子。強項 是美術好,有氣氛有噱頭,同時捧紅了女吸血鬼莫妮卡,成為同人界的常客(爆笑)。
獵人2,救世主2,根本是一樣的遊戲,只是差在出場人物有三四名不同。
X-men VS Street Fighter(1996)(基本人物:16 總人物:17)
Marvel Super Heroes VS Street Fighter(1998)(基本人物:18 總人物:21)
Marvel VS Capcom (1998)(基本人物:15 總人物:18)
Marvel VS Capcom 2(2000)(基本人物:56 總人物:56)
這是主打美國市場的遊戲。Capcom本家的人物,加上美國動漫裡面的人物,金剛狼,蜘蛛人之類的。
特色是攻擊範圍超大,戰鬥場地也超大。人物可以跳到畫面上方,鏡頭也會跟著往上移。氣功特效超大,可以玩到滿天都是氣功。所以被人吐嘈這系列是氣功大對決。而MVC2人物高達56人。史上人數第二多的遊戲。
月華劍士(The Last Blade)(1997)(基本人物:12 總人物:15)
月華劍士2(The Last Blade 2)(1998)(基本人物:16 總人物:17)
與侍魂一樣是日本古代劍士風格,差別在於有組合技的設計,故連段比侍魂豐富,因為侍魂的賣點是一擊必殺。
提供兩種系統給玩家選擇,「力」與「技」。力的攻擊力較高,氣也增加的較快。技則是可以使用組合技。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彈檔功能,類似快打三的擋格。但系統平衡度並不佳,人物平衡度也不佳,最終沒有走紅。
SNK vs CAPCOM (2003)(基本人物:24 總人物:32)
SNK與Capcom互相分享人物版權。Capcom出了Capcom vs SNK,所以SNK也出了SNK vs CAPCOM。名稱順序不一樣,非常之爆笑。
但此作根本就是KOF的另類外傳。系統超像。並沒有太大的迴響。人物少,畫面依舊是萬年不變的MVS基板。不知道為什麼居然採用1v1的對戰,沒有採用團體戰。本作集氣型角色不能用斜下集氣,一定要用正後方或是正下方集氣,非常莫名其妙。可以說幾乎沒有優點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