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在那個沒有光碟的年代。PC game是用磁片,TV game是用卡帶。
由左置右依序是8吋/5.25吋/3.5吋。容量通常是1.2MB/1.2MB/1.44MB。可以看得出來體積縮小,容量緩慢增大。
然後還有公司推出過zip磁片,容量分別是50MB/100MB/250MB/750MB。初期有短暫的流行過,只是在光碟燒錄機快速降價之後,就整個大爆炸收攤了。
也因為磁片可以在電腦上直接拷貝。為了防盜版,當年遊戲說明書會附上密碼表。而且密碼會分散在說明書的所有頁面,每頁只印一組密碼。進遊戲的時候要求輸入密碼,請輸入xx頁的密碼。甚至說明書還會用特殊印刷,影印機還無法複製密碼。以現在眼光來講不可思議!
TV game則是用卡帶用了很多年。超任時期最大的卡帶,6MB。
時空幻境(Tales of Phantasia)
銀河遊俠(Star Ocean)
也因為卡帶太貴,那個時候遊戲價格很誇張,可以賣到10800日幣/11800日幣。
(一般遊戲通常只賣5800日幣而已)
後來邁入PS/SS時代,光碟機終於問世。容量大幅推進到600MB以上。容量提昇之後,
遊戲製作總算可以加入動畫跟語音。在沒有動畫的年代,鋪陳劇情只能用靜態圖片配上文字說明。動畫的劇情感染力,演出效果當然好上100倍。從此遊戲界邁入了無盡的放動畫生態。
最著名的應該算太空戰士7,8,9三代。分別採用3片/4片/4片CD光碟。
那個時候台灣街頭一堆小賣店都會放一台電視,重複播放8代動畫。
而且9代的動畫量小於8代,其實有機會壓在3片光碟。但是光碟愈多,代表遊戲愈好玩,怎麼可以減少光碟勒!
PC界比較著名的是迷霧之島系列(Myst)。
一
代推出的時間點是光碟機剛發明的年代,此遊戲應該是促進光碟普及的重要推手。最誇張的是二代,居然是5片裝。也因為迷霧之島不是單一劇情,很多事件的發生
順序是可以顛倒的。所以5片光碟的分片方式是用地區來分,5個地區分成5片。所以移動地點要換光碟。整個遊戲就在不停換光碟中度過。還好之後DVD發明
了,不然我們應該可以看到10片裝以上的遊戲。
也因為動畫效果太好,PS/PS2時期一大票遊戲流行放動畫。出現一些動畫一流,動畫以外三流的作品。
龍魂騎士:救世傳說(CDx4)
遊戲是日式RPG,日式RPG自由度本來就低,這片遊戲更是日式RPG中自由度最低的。
並沒有廣闊的地圖可以逛,就是城鎮A --> 城鎮B一路走下去。戰鬥方式要玩節奏DJ小遊戲,如果手殘按不準,會連小兵都打不贏。招式過少,遊戲初期只能用刀砍砍砍。加上道具欄只有32個欄位,造成遊戲難度極高。
PS2初期遊戲
保鑣(DVDx1)
極大多數時間都在放動畫,可以操作的時間很少。遊戲長度極短,有機會一小時過關。真是一個精美的互動式電影。
PS遊戲
純愛手札2 (CDx5)
此
遊戲不算爛片。但是很屌的一點是,遊戲本體只有1片,另外4片其實是語音。因為此遊戲可以讓玩家自行輸入日文名字,而且遊戲角色配音真的可以唸出來。所以
語音量高達4片光碟。名字選定之後,光碟要東換西換,然後遊戲會把日文發音存到記憶卡裡面。當年PS記憶卡只有128KB,切成15格。語音會佔用記憶卡
11格。4CD其實只存了2名角色的語音,之後還推出擴展包(CDx3),裡面會存其他角色的語音。全買的話就8片裝了。
還好現在已經有藍光,想塞幾個角色都可以。甚至說語音只存在伺服器,輸入日文名字之後,直接從伺服器下載少量語音即可。可以變成萬惡的DLC商法。
在PS/SS狂玩動畫的時候。N64因為採用卡帶,沒有跟上這班順風車。唯一的例外是惡靈古堡2移植N64,兩片CD的遊戲居然可以壓在64MB解決,除了動畫品質較差,其餘跟PS版一模一樣,真的是神!
後來推展到PS2時代,DVD出現之後。終於免去了換光碟的困擾,以前CD就好像不用錢一樣。光碟愈多才代表是大作。
不過太空戰士系列倒是鐵了心,要把動畫推展到極致。推到13代風格一直沒變。劇情單一,用大量動畫全力包裝一條主線。把一個好劇本發揮到極致。從10代到13代。會有人把整段劇情錄影起來丟給大家看,看完動畫就等於玩破一個遊戲。真是節省時間!很適合我這種懶人。
例如說13代整個資料38G,據說動畫佔用32G?
到最後移植XB360平台,只好把動畫品質調低,然後變成DVDx3。
不過到了PS3/360時代,因為3D性能已經大幅度進步。其實大部分劇情都改用即時運算解決,不需要動畫。而且「純」看劇情的遊戲,其實已經不太好賣,現在也不流行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